2023年度香港工程科技奖得奖者
经过遴选委员会于2024年2月27日进行的面试评审,香港工程科学院欣然宣布以下名单为2023年度香港工程科技奖的得奖者,以表彰他们在工程及科技创新方面的杰出成就。
得奖者(按英文首字母排列)
|
提名机构 |
工程 / 专业领域 |
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
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
黄明欣教授本科及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博士毕业于TU Delft ,2010以助理教授身份加入港大,2019年获提早晋升为正教授,2023年晋升讲座教授。黄教授已发表超过160篇论文,入选材料科学领域全球前1%高被引科学家,获科学探索奖、裘槎基金会优秀科研者奖、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香港青年科学院院士等荣誉。
|
香港大学
|
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的金属结构及功能材料
|
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教授
易池新能联合创办人
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教授
易池新能联合创办人
卢怡君教授于2012年获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博士学位。她是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的教授,也是Luquos Energy Ltd.的联合创始人。她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会士,香港青年科学院的创始成员,并曾获得2022年RGC研究学者衔、2021年科学探索奖、2021年IBA青年科学家奖、2020年Falling Walls十大科学突破、2019年NSFC优秀青年基金和2014年香港特区研究资助局杰出青年学者奖。她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电池和能量储存/转换技术上。卢教授是《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的副主编,并担任《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Materials Today》、《Chemistry of Materials》和《ACS Energy Letters》的编辑委员会/顾问成员 。
|
香港中文大学
|
材料科学工程及能源工程
|
香港理工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教授
颜色影像与元宇宙研究中心主任
香港理工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教授
颜色影像与元宇宙研究中心主任
魏敏晨,香港理工大学教授。2005-2009年复旦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2011及201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筑工程硕士、博士。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基础颜色与影像科学、针对影像传感系统的信号处理、照明技术与工程,与大量国际知名高科技企业合作开发各类创新解决方案。2021年获得Google全球研究学者奖、202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科学家基金(港澳)、2022年获得香港理工大学青年创新研究者奖及杰出成就校长奖(技术转移)、2024年获得国际显示协会青年领袖奖。
|
香港理工大学
|
颜色与影像科学、照明技术与工程
|
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 能源及环境学院教授
香港清洁能源研究院副院长
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 能源及环境学院教授
香港清洁能源研究院副院长
叶轩立于2021年出任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并于2022年起担任香港清洁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及入选香港青年科学院院士。他的研究专注于开发新型光电材料与器件,发表论文300篇,引用逾40,000次,H指数104。2014-2023连续10年获评为「高被引学者」。2023年,凭借在材料科学的卓越贡献,获颁国际材料研究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及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院士荣誉。他在光伏方面的创新工作推动了香港可再生能源的进展与可持续发展。
|
香港城市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可再生能源技术
|
恭喜以上得奖者!
2022年度香港工程科技奖得奖者
经过遴选委员会于2022年12月1日进行的面试评审,香港工程科学院欣然宣布以下名单为首届香港工程科技奖的得奖人士/组别,以表彰他们在工程及科技创新方面的杰出成就。
得奖人士/组别
(按英文首字母排列)
|
所属机构 |
提名机构 |
工程/专业领域 |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创新);
先进生物医学仪器中心总监;
香港青年科学院院长
岑教授、工程师屡获国际科学奖项,科研实力备受肯定。研究范围包括乳液功能化、生物微流体、生物医学工程和软物质。
岑教授、工程师获2022年度香港工程科技奖;2021年成为香港首位 Global Young Academy 会员;2020年获得裘槎优秀科研者奖;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港澳地区)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2017年获选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并同时担任多本科研刊物的编辑委员会成员,其公职包括创新科技与产业发展委员会委员。
|
香港大学
|
香港大学
|
微观研究液体与液-液界面定向导引,并创建对策运用其特性产成革新物料结构,助研发新型生物医学及剖析工具设计,目标为转化技术至商业落地应用。
|
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正教授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
王晓刚是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也是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商汤科技是一家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人工智慧软件公司。王教授是人工智慧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专家。他在人工智慧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超过300篇,在Google Scholar上引用率超过93,000次,h-index 139。他的h-index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排名前30。王教授自2016年起担任商汤科技研究院院长,领导商汤科技的研发工作。他建立了商汤科技的研发体系,包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语音识别,混合现实,人工智慧内容生成,智慧影像,通用智慧,决策职能,人工智慧晶片,人工智慧传感器,和人工智慧软硬体基础设施。
|
香港中文大学及
商汤科技
|
香港中文大学
|
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
|
香港理工大学 软材料及器件讲座教授
郑子剑,香港理工大学软材料及器件讲座教授。1999-2003年清华大学化工本科,2007年英国剑桥大学化学博士,2008-2009年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后。研究领域包括材料表界面科学,纳米制造,新型柔性材料,柔性电子,能源转换与存储。2018年当选首批香港青年科学院院士,2020年当选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21年当选香港研资局高级研究学者,2022年当选皇家化学会会士。
|
香港理工大学
|
香港青年科学院
|
开发应用在穿戴电子、皮肤电子及植入式电子的新型软性材料及器件。
|
尖思科研有限公司(组别)
尖思科研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技术总监
陈维达博士是 Gense Technologies Ltd. 的联合创始人兼技术总监 (CTO) ,负责监督用于预防性筛查和慢性病监测的便携式生物医学成像和光谱系统的研究、发展和推广。陈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分别于生物医学工程系取得学士学位和电机电子工程系取得博士学位。他也是史丹福大学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及纽约大学神经科学、Tech4Health 和眼科学的博士后研究员。陈博士同时获选为国际医学磁力共振学会初级院士,这是一项由领先全球的磁力共振学会向年轻科学家颁授的荣誉奖项。他还是香港工程师学会 (HKIE) 生物医学部 (BMD)的研发专题小组负责人和委员会成员。他曾发表超过 20 篇期刊论文和 75 篇会议论文,亦于 Gense Technologies Ltd 拥有超过 10 项临时专利发明。
尖思科研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兼联合创办人
陈柏衡是 Gense Technologies 的联合创始人兼行政总裁。Gense是一家医疗技术初创公司,提供价格实惠的便携式自助医疗成像设备,用于在家和诊所进行深入的健康监测和预防性筛查。该设备针对肝、肺、肾等一些最普遍和最昂贵的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慢性病管理。
Justin领导着一支由来自斯坦福、剑桥和香港的 25 名博士和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他还在临床试验、机器学习、生物医学成像和数学建模方面与教授协调超过 10 个合作伙伴关系,并带领这家初创公司赢得阿里巴巴Jumpstarter 全球竞赛、香港 ICT 初创公司大奖和福布斯 100 强榜单。
Justin 正在与来自全球市场的医疗保健分销商合作,建立当地销售管道,包括基层医疗、医院网络、诊所连锁店、乐龄服务、健康保险公司和跨国集团。
Justin 在剑桥大学获得金融和经济学硕士学位,在华威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以及是福布斯 30 Under 30 和 Tatler GenT 的获得者。
尖思科研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营运总监
黄博士分别于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物理系毕业并于香港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他的研究重点为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包括电阻抗断层扫描 (EIT)、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光遗传学、药理学抑制、行为调节和听觉处理神经影像学。他在电子消费品技术评估和产品电气安全监管协议领域拥有专业知识。 黄博士发表了 9 篇期刊论文和 20 篇会议论文,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 和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 医学与生物学工程学会 (EMBS)。他在磁力共振学会 (ISMRM) 上发表并获得了 5 篇 ISMRM 会议论文的最高荣誉奖和 4 篇 ISMRM 会议论文的优等奖。他在Gense Technologies Ltd. 拥有多项临时专利发明,并将其研究工作商业化为具有第三方认证的可大规模制造的产品。
|
尖思科研有限公司
|
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
|
研究和开发先进的多模式和多尺度生物医学成像,旨在应用生物工程提高生物科技技术和生活质素。
|
恭喜以上得奖者!